打中袋比打底袋更容易進球:這點在一些初學者身上更容易看出來,我之前也有過這樣的感覺,其實這是因為你打的球桌不夠標準,特別是中袋的袋口角度比較大,所以角度瞄的差不多隨便一下就能夠打進去,在加上打中袋一般人擊球都比較輕,所以進球的幾率也就大了很多。要是換成是正式的臺球桌你就會發現中袋很難大的,角度小一些很容易失誤,一般人擊打的時候都不會選擇中袋。
縮桿打出去變成定桿:縮桿的要訣就是手松,說簡單了就是不要緊握球桿,不過肩膀缺不能送。有打縮桿的時候覺得力量是非常大的,不過這只是發力的那一下,在后面因為握的太緊力量也就變小了,這樣球桿就沒有延展性,所以我們看起來這一球是非常大力,不過在球上面卻沒有多少力度,這樣母球的旋轉不強,自然縮桿就變成定桿了。打縮桿的要點就是要手平桿平,手抓桿要松些。不過這樣說是不是很多人還是不懂,你可以試一下感覺,先手可以把母球放的離目標球近一些,然后打低桿不要發力亂打。懂得點臺球的人都知道桿頭、母球、目標球三個碰到一起是犯規的,所以在桿頭碰到母球的時候你就要停了,接著你就會看到一個漂亮的縮桿出現了。
為什么縮桿只縮了一點回來:這個我當初也想了很久,其實這點要歸根到延伸性上面,簡單的說就是桿頭不能在碰到母球的時候就停了,要適當的下往前一些,這樣出桿的力度也會大一些,球的旋轉也比較強。
打臺球應不應該大力擊打:過去很多人告訴我打臺球的時候大力會出奇跡,不過也有人告訴我不要太大力的擊球,其實這點要看是在哪里打了,如果是大平時我們打的花式桌球就可以大力,要是在斯諾克上球洞非常的小,我們要是一直大力擊球的話,是非常難進的有時候還會讓要進的球彈出來。
大力擊球母球缺只前進了一點點:這主要是因為你出桿不太穩定,這種球通常會在你打高桿的時候,在出去的那一刻變成了中桿,另外桿頭在一碰到母球就停了也是原因。